巨星的殞落
2009年6月25日,地球人失去了一位流行音樂天才。Michael Jackson幾乎站遍了一個多星期以來的各個新聞版面,隔沒兩天,SL就可以搜尋到以紀念Michael為名的各種活動了。
第一張圖是要幫Michael蓋紀念館的募款活動,實際上到今天(7/5)卻沒募到多少錢。當然也就沒有蓋出個什麼豪華紀念園區來了。





第一張圖是要幫Michael蓋紀念館的募款活動,實際上到今天(7/5)卻沒募到多少錢。當然也就沒有蓋出個什麼豪華紀念園區來了。

看到了另一個追思活動,四周塞滿了玫瑰花和白蠟燭,似乎煞有其事的樣子。

從第一次瀏覽到今天,製作者又新增了許多經典照片。

連最後身影都做得維妙維肖

放椅子是要辦追思禮拜嗎?


說穿了也只是SL裡的商家為了賣玫瑰和蠟燭所開的靈堂啊....少了我想見到的真正像個紀念館,甚至博物館的形式,不果我想以現在在募款建造記念館的情況來看,像Michael的"夢幻莊園"一般豪華的紀念館出現,應該指日可待了吧!
虛擬祭拜有意義乎?
在台灣競爭激烈的殯葬業環境裡,好多年前就出現了在網頁裡虛擬祭拜儀式的服務,網民們可以在網頁上向往生者上香或唱首詩歌致意。我也曾經用來這管道祭拜過世的親人,但想來想去,都覺得這樣的儀式有點輕挑又沒意義,然而這些為往生者設置的網頁確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,就是能留言給至親好友,由留言的方式,讓生者能更具體地和另一個世界的親人訴說心中的話,也能互相安慰失去至親好友的其他朋友們,在一般的網誌空間裡,也有人特別向網管索取過世親人的帳號密碼,持續經營著親人的部落格,好讓更多的親友能對亡者說說心中的話。
我大膽的幻想,也許有一天,哪家殯葬業者突發奇想,在SL建造個人專屬的墓園,家屬可以在墓園中向親友致意,也能回顧他們一生的點點滴滴。至少我覺得在目前名人是蠻適合用這種方式聚集眾人緬懷的。但若想包裝任何商業目的的話,就要更加小心翼翼的操作。
生死大事,可以弄得很資訊科技嗎?
話說才剛寫完這篇,就收到了我的群組來信
"SL活動消息【麥可傑克森追思會】
為了追悼心中永遠的巨星「麥可傑克森」,即將舉行簡單的告別式來懷念麥可,聆聽麥可從出道以來經典熱門歌曲,歡迎喜愛麥可的歌迷朋友們一同參加。
時間:台灣時間7/8(三) 18:00進場~24:00
地點:Villamood Piano Bar
活動策劃小組:arwen Diesel與Sinclair Adder
感謝Villamood-James Yiyuan提供活動場地,強烈徵求贊助廠商或廣告商。
以上消息由arwen Diesel提供"
不錯不錯,有中文的追思會可以參加了。
突然想到上次在網路上跟媽祖求籤的經驗...
回覆刪除既然連線上點光明燈都有人做了,
虛擬祭拜應該是指日可待吧,
不過我覺得是無法取代實際的祭拜就是了。
不過拜拜最不舒服的就是要燒香燒紙錢,既不環保,聞多了還傷身。
回覆刪除